当前观察:让家门口挂“专家号”成为生活常态


(资料图片)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民生蓝图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一大着墨之处。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建议,加大扶持力度协同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主动调整优质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,推动患者在区域内解决看病就医问题。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民生蓝图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一大着墨之处。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建议,加大扶持力度协同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主动调整优质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,推动患者在区域内解决看病就医问题。

在家门口看得好病,是千家万户最朴实的心愿。如今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提升,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,但是优质的三甲医院资源主要集中于一、二线大城市,尤以北上广为最,许多地方患者跑大城市挂“专家号”,一号难求成为常态。中央投资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解决区域内疑难重症的诊疗难题,带动地方医疗卫生水平进步。

医疗,一头连着百姓健康,一头连着经济发展。当优质医疗资源流向渴求的土壤时,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题,缓解了周边患者的求医之渴,补上了城市医疗功能的短板,无疑也提升了城市品质,让城市更加友好、更有魅力。

近年,我市抓住政策机遇,积极推动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、国家中医(脑病)区域医疗中心在洛布局,建设国家中医骨伤科区域医疗中心,引来了一批优质医疗资源。西安交大二附院10名副高以上专家组团来了,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30人中医专家团也来了。在专家妙手施治下,首例气管镜下肿瘤手术成功了,首例高龄老人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膜术完成了,首例骨科脑瘫患儿救治手术成功了。随着一个个“豫西首例”,更多市民不用跑北京、上海就能“治大病”。

当然,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不仅要“输血”,也得会“造血”,“医疗国家队”引得进,更要留得住、用得好,“大病不出市”仍有许多问题待解。这次全国两会,多位代表委员建议,支持医疗机构深化紧密型合作,组织医疗资源发达地区和匮乏地区间结对帮扶等。可以想见,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将提速,这提醒我们,紧抓政策“窗口期”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协同发展,将更多人纳入健康“同心圆”中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新闻观察员 洛谭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