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玩水有一套

秋老虎当道,暑热未消,到游泳馆里凫凫水凉快不少。

秋老虎当道,暑热未消,到游泳馆里凫凫水凉快不少。

凫水凫得出色,就有机会成为运动员,超越自我,挑战极限。这不,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,洛阳健儿突破历史,摘金夺银,创造了洛阳游泳队历届省运会最佳成绩。


(资料图)

若是在古代,这些游泳健儿有可能被召入军队,执行水上机密任务呢!

探骊得珠 蹈水有道

河洛先民逐水而居,夏都斟鄩、商都西亳、东周王城、汉魏故城、隋唐洛阳城都在洛水流域。很多洛阳人在河边长大,从小下水摸鱼捉虾,嬉戏玩耍,游泳不在话下。

“游泳”一词出自《诗经》,原文是:“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就其浅矣,泳之游之。”

《诗经》成书于东周时期,而洛阳是东周王城,可以想见,数千年前的河洛人已深谙游泳之道。

庄子——东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,是咱河南老乡,他的老家在河洛地区的宋国(今商丘),离洛阳很近。古籍《庄子》里有“探骊得珠”的典故:黄河边有一个善游泳的穷小子,听说水下藏有珍宝,被一条黑龙守着,便潜到河底探险,从黑龙颌下偷回一颗价值千金的明珠。他父亲被吓得够呛:“你小子真是憨胆大!要不是黑龙睡着了,你就没命了!”

《庄子》里还提到了一个“蹈水有道”的游泳好手,能在“鼋鼍(音同元驼)鱼鳖之所不能游”的瀑布底下游泳。孔子恰巧路过,见这人跳入了湍急的水流,以为他想不开要寻死,赶紧让弟子们想办法救他,却见这个猛男不慌不忙地浮出水面,披着头发唱着歌,优哉游哉地游上了岸。

孔子赞叹不已:“吾以子为鬼,察子则人也。请问蹈水有道乎?”看来游泳也有规律和门道。

不会游泳 岂敢上朝

游泳原是一种生存技能,后来发展成了运动技能、军事技能。古时,水性好的人会被派去打水战或执行机密任务,利用奇技避人耳目越水渡河,克敌制胜。

东周时期诸侯争霸,齐国专门挖了一个大水池,训练士兵学游泳,能游者重金赏赐。齐国水军战斗力因此大增。

北宋司马光在洛阳编纂《资治通鉴》,书中提到,五代十国时期,后周派游泳高手趁夜潜入南唐战船下,用铁链把船拴在一起,然后发起进攻,南唐战船无法移动,遭遇惨败。

除了参军打仗建功立业,游泳好手还可以到码头上找差使养家糊口。

女皇武则天执政时期,隋唐大运河漕运繁忙,洛河新潭码头的商船数以万计。船主招工自然得挑水性好的,会游泳的人找差使容易,挣钱多。

不会游泳有时会很麻烦。《唐两京城坊考》中记载,隋炀帝让人把大船串联在一起,在洛河上架了一座浮桥,唤作天津桥。

住在桥南的大臣们,踩着晃晃悠悠的浮桥去桥北上朝,汛期下暴雨,“洛水溢,浮桥辄坏”,上班如搏命,没有安全感——要是掉到河里可咋办?

后唐时期,天津桥改成了石桥,但依然时不时被洛水冲毁。后唐庄宗李存勖曾发紧急通告《以天津桥未通放朝参敕》:水患严重,百官坐船渡河时常有人被冲跑,故此朝廷放假,隔三天上朝一次即可。

搏命跳水 玩个心跳

汉魏时期,民间已有游泳比赛。游泳健儿技高过人,跳水、潜水、蛙泳、仰泳、自由泳无不精通。

《晋书》提到,晋代的周处一口气能游几十里,曾在水中与蛟龙搏斗三天三夜。

《因话录》记载,唐代的胡曹赞“善为水嬉”,能从百尺高的桅杆上跳入水中,端坐水面,像坐在席子上似的。把他装进袋子,扎紧袋口投入水中,他竟能从容解脱,自由凫水,回旋嬉戏。在场者目瞪口呆,以为他有特异功能。

北宋时期,水上竞技游戏在河洛地区很流行,游泳高手竞相挑战水秋千。

水秋千是一种高难度的水上运动,有点儿像现在的高台跳水,惊险刺激。

据《东京梦华录》描述,所谓水秋千,是在江河之中的大船上竖起两根长的竹竿,上头高高架起秋千,游泳高手奋力荡秋千,荡到极高处,突然松手腾空,翻着跟头一个猛子扎入水中。这种运动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,也需要耐力和勇气,玩的就是心跳。

宋徽宗很喜欢看水秋千表演,曾叫人组队比赛,敲鼓助威。比赛现场人气火爆,尖叫声、喝彩声此起彼伏。

如果古代也搞个“运动会”,宋徽宗肯定会热情参与,这位皇帝是大宋头号体育迷,不但爱看游泳比赛、跳水比赛,还喜欢蹴鞠(踢足球)、捶丸(类似打高尔夫球),别说加油助威,替补上场都没问题!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