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堤步月的上官仪终不是神仙
与隋炀帝初建的浮桥不同,唐代重建的天津桥是石柱桥。它南接天街,北对端门,是车驾出入、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。
近日,洛阳征集热心市民参与研讨天津桥规划设计方案,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。天津桥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,是著名的“七天建筑”之一。它横跨洛水,南接天街,北对端门,自隋至宋存在了500多年,是许多历史事件及王朝兴衰的见证者。今天,人们期待着天津桥重新面世,借此机会,我们也来聊聊有关它的往事。
(相关资料图)
上官仪的幸与不幸
与隋炀帝初建的浮桥不同,唐代重建的天津桥是石柱桥。它南接天街,北对端门,是车驾出入、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。
隋唐时期,百官多居住在洛水南岸的里坊区。据《隋唐嘉话》记载,唐高宗龙朔年间,四海承平,宰相上官仪独掌国政。一次上朝太早,天津桥还未放行,他就“巡洛水堤,步月徐辔”,并即兴吟了一首《入朝洛堤步月》:“脉脉广川流,驱马历长洲。鹊飞山月晓,蝉噪野风秋。”
上官仪风度翩翩,声音清亮,他在天津桥畔步月吟诗,给百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用《隋唐嘉话》中的话说,就是“群公望之,犹神仙焉”。
同样,在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骆宾王眼中,走上天津桥的东邻美女也宛若神仙。她的妆影映入洛水,简直和曹植思慕爱恋的洛神一样。在《咏美人在天津桥》一诗中,他写道:“美女出东邻,容与上天津。整衣香满路,移步袜生尘。水下看妆影,眉头画月新。寄言曹子建,个是洛川神。”
弘道元年(公元683年)十一月,唐高宗在嵩山奉天宫病重,遂“还东都,百官见于天津桥南”。不久,他在洛阳贞观殿去世,太子李显继位,一个多月后即被母亲武则天废黜。这引起许多大臣不满,骆宾王还写下了激昂慷慨的《讨武曌檄》,后来不知所终。
上官仪死得较早,他的命运也与武则天有关。
据《旧唐书》等记载,上官仪是陕州人,其父上官弘负责为隋炀帝营建江都宫,隋末与隋炀帝同时死于兵变。上官仪长大后进士及第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当了宰相。他深得唐高宗的信任,还插手皇帝的“家务事”。
那是麟德元年十二月(公元665年1月),唐高宗不满皇后武则天的“专横”,生出废后之心。上官仪也认为皇后当废,唐高宗便让他起草诏书。结果武则天闻讯赶来,唐高宗又怕了,忙说这是上官仪的意思。
最后,上官仪被诬陷谋反,和儿子上官庭芝都被处死,儿媳郑氏则被配入掖庭,并在这里养大了一代“巾帼宰相”——上官婉儿。
“巾帼宰相”上官婉儿
关于上官婉儿的出生,唐人韦绚在《刘宾客嘉话录》中称,郑氏曾梦到有人给她一杆秤,说:“持此秤量天下文士。”果然,上官婉儿自幼聪颖,天资过人,14岁时成了唐高宗的才人,受到武则天的重用。
唐高宗去世后,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,后来自己称帝,在洛阳建立了武周政权。上官婉儿手握权柄,为女皇起草诏令,与太平公主、武三思及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也走得很近。
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正月,趁年迈的女皇武则天病重,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,逼其还政李唐,并诛杀了她所宠信的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,“枭首于天津桥南”。
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,加封张柬之等五位政变功臣为“五王”。武三思与“五王”势不两立,他本与皇后韦氏有私情,也知道李显宠信韦氏,却“阴令人疏皇后秽行,榜于天津桥,请加废黜”。李显怒不可遏,认定是张柬之等人所为,“五王”皆被流放或杀害。
天津桥见证了这场权力的大洗牌,“巾帼宰相”上官婉儿的地位却无人撼动。她被唐中宗拜为昭容,依旧掌制诰,且可以在外宅居住,祖父上官仪也被平反,并被以礼改葬。
在此期间,爱才的上官婉儿提携了不少人,其中有一个就是崔湜(音同实)。
崔湜出身博陵崔氏,容止端雅,文词清丽。他进士及第后当过北门学士,后来依附上官婉儿,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宰相。《太平广记》中说,他曾暮出端门,下天津桥,在马背上赋诗一首,称“春游上林苑,花满洛阳城”。
张说也以文辞见长,但比崔湜年长几岁。他见此情此景,不由得感叹:“想要这样的文采、地位不难,但要在这个年纪有这般成就,我是赶不上了!”
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崔湜的弟弟崔液、崔涤也有文名,举行家宴时,崔湜常以东晋的王谢之家自比,认为大丈夫应“先据要路以制人”,而不能受制于人。也正因此,后来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争权时,他又投靠了太平公主,结果落得身败名裂。从这一点看,他比弟弟崔涤的见识差得太远了。
天津桥南岐王宅
崔湜之所以改投太平公主,是因为上官婉儿在唐隆之变中被杀了。
唐隆之变的起因,是唐中宗暴毙身亡,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把持朝政。他们密谋除掉太平公主和李隆基,不料消息走漏,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。
唐隆元年(公元710年)六月二十日晚,李隆基、刘幽求等率禁军冲入宫中,杀了韦氏和安乐公主。当时,47岁的上官婉儿手执烛火,率宫人出迎李隆基,也被不由分说斩于旗下。
对上官婉儿之死,太平公主十分哀伤。事实上,她也有当女皇的野心,即使李隆基已经登基,她仍处心积虑地要将其拉下皇位。
再说崔湜,李隆基当太子时和他同住一个里坊,曾“数幸其第,恩意甚密”。李隆基当上皇帝后,仍视崔湜为心腹,让他当了宰相。然而,崔湜私下还是依附于太平公主,不听弟弟崔涤劝告,与太平公主合谋作乱。
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,崔湜让宫人元氏在赤箭粉中下毒,欲毒死唐玄宗。事情败露后,他被唐玄宗赐死,时年43岁。
崔湜虽然死了,唐玄宗却始终忘不了他,对他的弟弟崔涤依然宠信,还为崔涤改名崔澄。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九,崔澄也被称为崔九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崔九“性滑稽善辩”,常陪伴唐玄宗左右,“与诸王不让席坐”。唐玄宗担心他无意中泄露机密,还在他的笏板上写了“慎密”二字。
当时,岐王李范住在天津桥南的尚善坊,崔九住在洛南遵化里,杜甫的姑母家则在仁风里。少年杜甫名满洛阳,是岐王和崔九家中的常客,也看过宫廷乐师李龟年的表演。安史之乱后,他有《江南逢李龟年》一诗: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”
那是多么值得追忆的“开元全盛日”啊!可惜再也回不来了。就如上官仪和上官婉儿,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,却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首席记者 张广英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