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也爱吃冷饮

三伏天还没到,洛阳已经提前进入“烧烤、蒸煮模式”,闷热难耐。无论哪朝哪代,天热,人就想吃点儿凉的冰的。古人度夏吃啥喝啥?古代有哪些特色冷饮?历史比想象更精彩。

编者按


(相关资料图)

三伏天还没到,洛阳已经提前进入“烧烤、蒸煮模式”,闷热难耐。无论哪朝哪代,天热,人就想吃点儿凉的冰的。古人度夏吃啥喝啥?古代有哪些特色冷饮?历史比想象更精彩。

夏天吃冰食 爽就一个字

别以为只有现代人夏天喜欢吃冰糕、喝冷饮,古人也好这一口。

早在商周时期,中国人就懂用冰、吃冰了。当时的洛阳是商都西亳、东周王城所在地,不但有世界上最早的冰窖,还有可口的冷饮。

据《周礼》《诗经》等古籍记载,周代有掌管凿冰、储冰的机构,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”,“凌人”冬季到冰河、冰洞等地方采集冰块,运到凌阴也就是冰窖储藏。

除了天然冰块,东周甚至还出现了人造冰。《列子》里说,曾在洛阳任史官的老子神乎其神,能“夏造冰”。

有了冰,冷饮就有着落了。等到夏日取出冰块,便可冰镇饮食,古人美其名曰“冰食”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因为取冰、储冰极为不易,夏天的冰块很稀罕,吃冰是天子、诸侯的专享福利。当时已经出现了储冰神器——冰鉴。这东西类似不插电小冰箱,系双层青铜器,犹如大锅套小锅,内层放酒浆、食物,夹层放冰块,冰镇保鲜效果佳。屈原得诸侯款待,喝了碗冰镇米酒,便在《楚辞》中记了一笔:“挫糟冻饮,酌清凉些。”

东汉时期,每逢盛夏,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就摆冷宴,皇帝招待大伙儿吃冰,以示皇恩。朝廷每年举行隆重的赐冰仪式,把珍贵的冰块赐给臣子们共享,这叫“食肉之禄,冰皆与焉”。

夏天冰块“价等金璧”

盛唐时期,东都洛阳、西京长安的大厨们会做各种高档冷饮,甚至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“冰淇淋”——酥山。

唐章怀太子墓《仕女图》和唐代壁画《野宴图》中都有酥山。酥是乳制品,类似于奶油、黄油,是从北方传到河洛地区的。大厨把酥加热融化,淋到盘子上,做成小山的形状,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,或直接掺上冰,插上花花草草做点缀,好看又好吃。

这种高级“冰淇淋”,平民无福享受。《云仙杂记》里说,隋唐时期的冰饮依旧是奢侈品,京城有卖冰的摊贩,冰“至夏月则价等金璧”,冰价跟金价差不多。

《唐摭言》中记载,大热天的,蒯地人到市场上卖冰。有顾客想咬咬牙买点儿冰爽一把,可奸商坐地涨价,买家觉得冰价太离谱,都走了,留下弄巧成拙的蒯地人,眼看着冰都化成了水。

宋代,由于藏冰、造冰技术提高,冰价下降,冷饮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宋人喜欢喝“凉水”——用果汁、牛奶、冰块调制而成的果汁饮料。东京汴梁、西京洛阳等地都有冷饮专卖店,一到夏天,街旁摆满了冷饮摊,摊上撑着大布伞,伞下摆着桌椅。冷饮种类有好几十种,比如冰雪冷元子、雪泡梅花酒、冰雪甘草汤等。

冰雪甘草汤是用甘草、砂糖一起熬汤,放凉后加冰。冰雪冷元子是用炒黄豆粉加砂糖或蜂蜜,拌匀,加水,团成小丸子,浸冰水,风味独特。

冷饮虽爽口,却不宜多吃,否则身体受不了。

宋孝宗冷饮吃多了,拉了好几天肚子。大臣劝他:“君王的一举一动关乎社稷苍生,不可任性乱吃东西。”

宋徽宗贪凉吃冰脾胃失调,御医怎么都治不好。后来,有个神医出了个怪招,用冰块煎药,以毒攻毒,以冰治冰,总算让皇帝恢复了健康。

“冰淇淋”配方乃国家机密

元代人好喝“渴水”,民间俗称“某某煎”。渴水内含柠檬汁,喝了渴水不瞌睡。

据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记载,每逢盛夏,杨梅煎、葡萄煎等各色渴水供不应求。金元老城在今洛阳老城一带,想来当时的洛阳夜市也是有这些冷饮的。

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,有一种类似冰淇淋的冰酪,乃王室特供冷饮,配方绝密,朝廷禁止民间模仿制作。然而,元世祖把造“冰淇淋”的绝密配方赠给了意大利人马可·波罗。很多人以为冰淇淋是舶来品,殊不知它本是“中国制造”。

明清时期,酸梅汤、玫瑰露等冷饮盛行。清末,有钱人爱喝高档饮料“荷兰水”。荷兰水类似汽水,并非荷兰生产,只因“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,故沿称荷兰水”。

据说,清廷也会在三伏天给官员们分发福利冰块,但禁止汉人藏冰,非爱新觉罗氏若是储冰或藏冰会被诛九族。

这倒不是因为冰块稀罕(当时平民也吃得起“冷饮冰”),而是冰、兵谐音,听到有人“藏冰(兵)”,皇上睡不安稳呀!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