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快报:女娃们为啥扎耳洞

如今,咱洛阳的洛邑古城已是全国知名的汉服游打卡地。身着古风汉服的美女们戴着耳环头饰,环佩叮当,顾盼生姿。戴耳环得扎耳洞,疼就不说了,更何况,古人一边嚷嚷着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,一边在身体上扎洞,岂非自相矛盾?


【资料图】

如今,咱洛阳的洛邑古城已是全国知名的汉服游打卡地。身着古风汉服的美女们戴着耳环头饰,环佩叮当,顾盼生姿。戴耳环得扎耳洞,疼就不说了,更何况,古人一边嚷嚷着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,一边在身体上扎洞,岂非自相矛盾?

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,咱们来说一说古人扎耳洞的缘由。

送对儿耳珰给洛神

古人管扎耳洞叫“穿耳”。穿耳戴耳饰的习俗起源甚早,早在夏代乃至更早之前的原始社会,人们就开始戴耳饰了。起初,男女都扎耳洞。周代往后,穿耳的人大都是女子。

洛阳是东汉京都,衣着打扮自然引领全国潮流。汉乐府民歌《陌上桑》里说,有个名叫秦罗敷的美女,出门打扮得光鲜亮丽,“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”,路人见了她无不惊艳,耕田的忘了拉犁,锄地的忘了抡锄,光顾着看美女了。罗敷耳上戴的那对“明月珠”,估计是名贵珠宝,衬得她越发光彩照人。

汉代称耳饰为“珥”。“珥,耳珰垂珠也”。古人以玻璃、琉璃等材料作空心圆柱,下垂一小铃或珠子,此为“珥”,俗称耳坠、耳珰、耳珠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戴耳饰是时尚潮流。曹植在《洛神赋》中提到,他在洛河畔遇见了美丽的洛神,“无微情以效爱兮,献江南之明珰”,为了表示爱慕之情,送给女神一对儿华贵的耳饰当礼物。

古人穿耳为哪般

关于穿耳习俗的形成原因,众说纷纭。

一说是为了辟邪。古人迷信,认为穿耳戴耳饰——尤其是玉耳饰、金银耳饰,能守住耳部孔窍,免邪祟入体,保护孩子平安,防止小闺女破相。

一说是为了拉长耳垂添富贵。佛教徒认为,耳朵大是富贵相,耳垂小没福气。汉代时,佛教传入中原,这种说法越传越广,越传越离谱。为了突出大人物的神圣威严、与众不同,史学家们夸大其词,说是“圣人异相”。譬如《三国演义》,为了突出刘备天生富贵,居然说他双耳垂肩!

凡夫俗子的耳朵咋可能长成这样?有办法,戴上重一点儿的耳饰,把耳垂拽长呀!相传,大美女貂蝉天生耳垂小,用这种法子把耳垂拉长了。

这法子可能是跟南方的少数民族学的。中原人自大,以洛阳为“天下之中”,管南方人叫南蛮子。《后汉书》里说,南蛮子都是大耳朵,“皆穿而缒之,垂肩三寸”,长期佩戴沉重的耳饰,耳垂大得夸张。

还有一种说法跟传统中医学有关。中医里有一种耳针治疗手段,用针刺耳穴治病。耳垂正中穴位丰富,穿耳刺孔可刺激耳部穴位,明目亮眼。

相传,古代有个姑娘得了眼疾,名医在她的耳垂正中各扎一银针,姑娘居然重见光明。众人听闻,叹为奇迹,争相穿耳戴耳饰。

戴上耳饰真好看

在古代某些时候,穿耳戴耳饰曾是身份卑贱、地位低下的标志。古籍《留青日札》里说,女子穿耳戴耳饰“乃贱者之事”。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、男尊女卑,起初,穿耳之人多是奴隶、罪犯、底层女性。

有记载称,女子穿耳起初的意义似乎不在于装饰,而是为了“闭奸声,珰乱色”,提醒其循规蹈矩、恪守礼仪。

《释名》中记载:“穿耳施珠曰珰。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。蛮夷妇女轻淫好走,故以此珰锤之也,今中国人效之耳。”意思是说,穿耳戴耳饰这种行为,是中原汉人跟蛮夷之地的少数民族女子学的。蛮夷女子不安于室,有伤风化,让她们戴上有分量的耳饰,这样动作稍大就会叮当作响,如此便可提醒她们谨言慎行守规矩。

为了自表高雅,上流社会的汉族女子一开始并不戴耳饰。《簪花仕女图》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等古画里的贵族女子也大都不穿耳。

唐代的张籍曾在东都洛阳为官。他写过一首诗《蛮中》,说是南蛮女子抱着琵琶表演,“玉镮穿耳谁家女,自抱琵琶迎海神”。由此可见,当时似乎只有娼妓、名伶才穿耳戴耳饰。

不过,也并非所有朝代都是如此。《陌上桑》里的东汉女子罗敷自称丈夫是大官,其身份并不低贱,戴耳饰显然是为了美。

宋明往后,理学盛行,妇女穿耳戴耳饰之风空前流行,就连皇后、嫔妃也戴上了耳饰自我约束。此后,女人们戴耳饰基本都是为了好看、吉利,彰显富贵。

旧时,洛阳乡间有走街串巷的小贩,卖耳饰的同时顺带给小闺女们扎耳洞:先用绿豆或米粒反复碾压耳垂,待耳肉被碾得薄而麻木,用穿着棉线的针刺穿耳肉,待伤愈后取出棉线,耳洞便成。

如今,大姑娘小媳妇们扎耳洞戴耳饰纯粹是为了美丽。如果怕扎耳洞疼,可以买能夹在耳朵上的耳饰,戴上一样好看!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)

关键词: 身体发肤 为了突出 就不说了 的少数民族